top of page
Search
Peggy

你準備「老」了嗎?《誰在銀閃閃的地方,等你》--簡媜


兩周前,我把簡媜的新書《誰在銀閃閃的地方,等你》讀完,這是本描述高齡社會的全球化趨勢以及人生最後一段旅程的書。你說我正值人稱花樣年華(?)的年紀,看這書是不是太消極了?我說,不會,我反而覺得這個年紀的我們其實更適合這本書,為什麼這麼說?因為我們總是在汲汲營營地留下自己曾在這世界存在的足跡,追求自己或大家所謂的幸福、成功,都忽略時間正一步一步地侵蝕我們的身體和心靈,導致一旦從職場謝幕、老字上身之後,身心皆無所適從。是不是,從現在開始,在追求幸福、成功之路時,騰點時間思考、想像40年後的生活吧。

書中有幾段是我覺得感受最深、最想分享的---

  • 「版權所有的人生」-為什麼給我這種人生?

總在羨慕人生勝利組的人,又不時忿忿地發出為什麼我是這樣的疑問,其實書中有段話,「當我們耳聞有的人的人生貼著天堂版貼紙,對照自己的寒酸版,遂起了厭惡心,發出不平之吼。如果,我們知道擁有天堂版的人也厭惡他們的,同樣發出不平之吼,那麼,是不是該把『為什麼給我這種人生』的問題收回,因為這問題不僅無人能回答且變得可笑了。即使,仍有不馴的情緒想要繼續爭辯,心想:換一個天堂版再稍作修改,庶幾乎臻於完美。即使情緒緣故有此想法,也最好打消:其一,與其修改一個陌生版本,不如修改手上最熟悉的這個。其二,自己擁有的這個糟得不能再糟的版本可能即將進入苦盡甘來的階段,而被修改的天堂版的下一頁可能是酷暑或大寒,豈有人願意做這種交換?」

更有趣的是,作者舉了六種人生包袱產品供人交換,(在此不引有興趣者可直接看書),只有一個趨近於我們認為的完美人生,但這樣完美的人生,你想要,別人也想要,那就候補吧!但這樣的人生,誰願意拿出來與你交換?你想換掉身上的包袱,那些背負著比你更沉重包袱的人們,在與他人交換前,他們的人生又有誰願意替他擔負?每個人的人生各有不同,說不去羨慕其他人的實在是太強人所難,但在羨慕他人天堂版人生的同時,不要忘記這世上還有人背負著比你更沉重的人生課題,用心與自己的人生和平相處,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鉅作,如同標題—這是屬於你自己的版權人生!

  • 「鎏銀歲月」-生活日誌

這一段讓我覺得非常的害怕,深怕自己年老的時候就如書中描述的情形如出一轍,如是,那必是很痛苦、很孤寂的老年。

書中模擬了一位老者的生活起居,作者用了短短的五頁篇幅描寫一個人的晚年當失去生活的重心後,那種日復一日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。凌晨4點起床,開始漫長的一天,作健身操、聽收音機、看電視、和鄰居聊天、買菜買水果、早餐、大號、打電話給女兒、空白...、午餐、給電視看、走動、打電話給女兒、打電話給朋友、空白...、晚餐、吃藥、洗澡、看電視、打電話給女兒、睡覺……隔天,又是一樣的巡迴。這樣的生活,光看我就覺得可怕,我要這樣度過我老年的10年或是20年嗎?如果不想,是不是現在就要儲備自己的健康、培養興趣、拓展朋友圈。試想,如果我有足夠的興趣、足夠的體力,上面空白的時間點,我可以去做我喜歡的事,跳跳舞、看電影、唱唱歌、寫寫書法、看展覽,而不只是待在家裡像行屍走肉般地等待主的召喚。又如同賽萬提斯說的「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上」,一旦所仰賴生活(工作、家庭)被抽離之後,無法調適好的人將無所適從,甚或就此不對生命抱有熱情。所以,現在就開始挖掘你的興趣。

  • 「侍病者是下一個病人」-你的半條命值得用子女的人生來換嗎?

我們當然都不希望自己老時疾病纏身,但若真不幸,我必須謹記著,不要想著巴著子女照顧自己,有養老院可進者,就趕快包袱款款。

書中舉了個一刀刺進心坎裡的例子,家中長者生病不願進養老院,有子女多名,各有事業、家庭,唯有一名失婚又失業的女兒,馬上成為照顧老爸的最佳人選。生病的老人,一有不舒服即喚女兒帶去醫院,帶去看醫院還嫌棄醫生醫術不夠好,打了電話向遠在國外的兒子訴苦,聽了兒子的推薦後,發牢騷逼得這個在身邊的女兒去找這位傳說中的他科權威。又打了電話給國外的兒子,用那和藹的長者語氣跟兒子說掛到權威的診了,又問問孫子課業,儼然就是個明事理的長輩。書中的這段話我想說進很多正在照顧家裡長輩的兒女的心裡,「你是老友眼中熱心助人的好友,是晚輩眼中和氣的長者,也是其他子女心中的好爸爸;他們看過你做父親的一面、做長輩的一面、做朋友的一面,但沒看過你做病人的一面。當此時,你的女兒在浴室。她坐在馬桶上盯著白磁磚牆被一陣疲憊感襲擊,彷彿被抽去脊椎骨,幾乎癱軟。」當人生病時,不免耍些任性,但有兒女願意親自照顧者,真的要懂得體諒,父母生病,子女照顧,天經地義,不然就得揹著不孝的罵名。但真的在第一線照顧病者,所受到的壓力,都是那些有事業、有家庭而無法照顧的子女所無法體會的。我們都有可能成為上述角色之一,可能是生病的那個人,侍病者的人或是那個無法照顧病中父母的兄弟姊妹,如果是生病的人,你要因為自己的半條命,綁住你兒女的人生嗎?如果是侍病者,當照顧病者讓你身心俱疲的時候,找個適當的出口宣洩,不要只是把自己關在浴室裡暗自啜泣。如果你是侍病者的兄弟姊妹,請做侍病者的支柱吧,因為侍病者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病者。

其實,死亡在我們家並非禁忌話題,對於死後是否遵照習俗舉行告別式以及對於遺體的處理,在這幾年中,我爸媽都已經在日常對話中透漏他們的意願。爸媽對於傳統習俗並無要求處處遵從,反而喜歡簡單。火葬、海葬、樹葬都好,反正就是不用看風水買地葬身。爸媽也說,器捐、大體捐贈亦無不可。

死亡,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,這是世上最公平的一件事。而,你要你的死亡帶給在世的人甚麼?現在你就可以決定,不要害怕討論自己的身後事,因為,說出自己的意願,才能免去你自己和家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。作者也提到了,老年生病者,在病情危急時,家人總是要醫生做緊急急救,硬是把那身已被病魔糾纏到殘破不堪的軀殼搶救回人世,這究竟是不想要病者離開我們,還是只是基於我們的孝字道義,而必須這麼做罷了?身心已飽受病魔摧殘,還要受到電擊搶救後的肋骨斷裂,這樣的「活」滿足了誰的意願?

在今年初台灣也通過了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」,其目的在尊重末期病人之醫療意願及保障其權益,而安寧緩和醫療則是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生理、心理及靈性痛苦,予緩解性、支持性之醫療照護,以增進其生活品質。我想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上,不想拖著病體苟活,我會選擇採取安寧緩和醫療。唯有平靜地離開,才能保留我作為人最後的尊嚴。

作者在書中穿插著自己奶奶的老年生活,那些個段落總是讓我讀得眼眶泛淚,整本書的內容多有與時事結合而且文字幽默精煉,是一本讓我讀得又笑又哭的書,推薦!

966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